神随笔运 迁想妙得
——赏析吴友善的山水画
张本平
在时代转型的变革中,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中,带给一部分艺术家以困惑和迷茫,同时也带给另一部分艺术家以创新的机遇和活力。安徽画家吴友善属于后者,他在多方面掌握传统的基础上,寻找自己的转换坐标,他以自己的感觉和体验,以自己的艺术敏感和观察力,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切入生活,并在一种整体的方式中展示出创意的活力和创造的思维;他是一位传统延续性且有作为的艺术家,随着时代的变化,情景的更迭,以追寻山水精神为目的,让作品中的山石树木、原野村舍等意象在云烟的笼罩下显示出无比丰富性,以寄托自己的理想追求与丰富情感。他的黄山山水作品,是他生存体验的艺术表达,显示出他独特的文化旨趣和文化品格;他以家乡的黄山自然景观为切入点,以深山幽谷、危崖绝壁、奇石流泉、云气烟岚为画面主体,以写意的手法描绘令他感动的自然之美;既从总体把握中控制结构与空间,又从局部入手,以潇洒自如的写意手法寻找并表现黄山山体的质感和形态特征,包含着由较小的山石景观,伸张为较大的精神空间这样一种抒情气势,产生一种灵动、雄奇、神秘而又圣洁的氛围,诠着朴茂气格的新风格,这自然显示出他一种与众不同的山水视野,也显示出他个性化的艺术追求。
莲花山中有禅韵
吴友善1962年出生于安徽歙县。自幼年起便拜师学艺,侵淫传统诸家,心摹手追,笔耕数十个春秋,久而弥笃不改其志。他平日好读书以养气明理,喜游历以开阔胸襟。临池以“四王”用力尤勤,可谓颇得神似。他师承周韶华、李宝林等名家,现为安徽美协会员、黄山美协副秘书长、中原书画院画师。作品参加四、五、六、七届全国山水画展及安徽一、二、三、五届美术大展,并获奖、入书。他的艺术之旅,在导师的指导下,和历代的有成就的山水大家一样,起步于素描、速写、临摹,他不仅专工山水、人物。书法也均有涉猎。出于勤学,开始于广收博取,读书、写字、画画,在浩瀚的传统海洋里畅游,以奠定自己的笔墨功夫、造型能力和艺术修养。他把对恩师的提携及对传统的认识、理解、感悟与情感、理想、愿望均投射到自己的作品中。所以他的作品具有深沉、静默、超然、幽远之境界,一种至静、至幽、至虚的“天人合一”的美学理念,既有萧淡幽静、中和之美的文人画品格,又不失潇洒雅逸的书卷气,追古而不失新意。
溪山邨居听声鸣
他的画在远山近岭、烟霞漫漫、云气霭霭之中,奇山峻崖、古树苍松连绵不尽,叠翠拥青。远景辽阔空灵,近处飞瀑流声,或以优雅,或以雄强,或以朗清,澄怀味象,在探幽索隐中得到境界升华。他不仅重视山水画之内涵的神韵,同时亦注重章法与布局。或林下透见,而山脉复出;或巨石遮断,而山坳渐露;或隐坡陇,或近屋宇,细心揣测,极尽微言之妙,在广取博征、厚积薄发中显出传统渊源与脱颖而出的活力与新意。如《白岳远眺》《莲花山中有禅韵》《云飘龙江心更闲》《群峰嶂林氤氲晓》《白云绕出立山峰》《秋山飘云韵昌源》等作品,在处理点、线、墨、色时,他均依据情感的需要、情绪的变化、情景的规定,不急不躁地、耐心认真地勾勒山石、林木、瀑布、房舍、点苔、点叶,或浓郁、或疏淡、或干笔枯墨、或湿笔淡墨,使山林层层叠叠,浑厚而华滋,构成整体的律动与力度强弱,产生一种整体浑然、气贯通篇和宏博悠远的境界,这些蕴籍于吴友善作品中的质素,不仅是他性灵使然的个性、风格、特点,而且是其高纯艺术的本质与规律的折射与必然反映。
唐人诗意晨超师院读禅经
他的《云淡如诗》《白岳圣象》《梦里家山》《源远流长》《青霭石潭》《唐人诗意图》等作品,都是他精读“传统”和“自然”两本书后的成果。不仅突显出黄山峻岭的雄强气势和林木烟云的苍茫景色,而且布局章法、用笔运墨、气韵理理意无不透射出他对宋元山水气象的继承和创意。尤其是“四王”山水画风的墨气厚重、笔法苍茫、点线刚劲以及峭拨雄浑的特点,对吴友善作品的深刻影响与隐约的表现是显而易见的。
云飘龙山心更闲
对于画家来说,上乘的学习方法是不显山露水地把别家的长处吸取到自己的作品中,使自己的作品愈加完美与炉火纯青,体现着鲜明的个人风格。吴友善也正是在对“四王”作品的解读汇总,领会了其绘画理念与把握自然的关照方法,并吸取了某些表现性语言,丰富了自己的创作。在他的作品中,笔者分明可以看到他从“四王”表现方法中提炼出雄健浑厚的山石落笔,以及被后人称之为“披麻皴”、“屋痕皴”的方法,刻画了特定情境中的山石形貌质感,使自己的作品在对自然的感受之中摄取山川的千变万化和生动奇异的形态,以情入画,以心化境,气韵充溢,用笔灵活有力,流畅凝重,用墨则浓淡相见,干以湿出,自成一格。显然,吴友善是借用转换传统笔墨语言来应对眼前的物象,是以一个现代人的思考使传统笔墨在自己的作品里顿生活力。画面上一点、一线、一墨、一色,都诠释着他独特而又不可替代的某种心绪,作品流露出的大美品格,乃是一种秀润与沧桑的融合。这样的心态,非经历过坎坷与磨难之人不可获得。
青霭石潭
总而言之,吴友善的山水精神,是在继承传统后的“自我表现”的个性伸张,并且表现为一种精神寄托和精神承担。也就是说,他的山水画已从“自然”中获得了随意的自由,文化底蕴与时代精神的共同作用,为吴友善提供了“自我表现”的平台,使他进入了“纯粹形式”的主观精神领域。一种古典精神和现代意味的相融相合共同构成了他的艺术世界,吴友善的成就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显示其独特的生命力和时代精神。
溪山村驴声鸣
(本文作者张本平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创作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郑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原书画院院长、《中原书画报》总编,作家、书画评论家,是国家任命的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醉翁亭
|